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根文化、姓氏文化、中原文化、传统文化融合与海外新生代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0 11:00:09

 

 

    (一)六千五百年前,三皇之首太昊伏羲以圣德统九州,以龙体作图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团结、大统一。继而正姓氏,制嫁娶,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先河,从此,姓氏成为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徽号和文化传承的根脉。中华一脉,万姓同根,同心同德,共谋发展,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是中国民族的千年夙愿。然而由于历代战乱,迫使中国人流离四方;由于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由于谋生的需要,不少人迁徙海外;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造成了一些意识形态的隔膜。但慎终追远、尊祖敬宗、心系桑梓、胸怀家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绝大多数中华儿女,无论是身居港台或漂泊海外,无论是异域发迹或平民百姓,都昼思夜盼着融合于华夏宗亲的队伍之中,托庇于强大祖国的福荫之下。这种起源于祖根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宗情乡谊和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在华夏儿女心中永远释放着强大的亲和力、同化力和凝聚力,永远产生着血浓于水的认同感和乡情、亲情、家国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全球华人思乡、爱国、向心、凝聚的精神动力。而且这种精神动力能够突破不同政治背景的潘篱和意识形态的隔膜,有利于促进包括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因此,自1976年美国作家菲利克斯的作品《根》问世以后,美洲黑人便兴起了一场去非洲寻根的热潮。1978年,台湾电影《源》又在全台上映,台湾也相继出现了到大陆寻根谒祖的热潮。接着全球各地的华人及其后裔也纷纷加入这场热潮之中,而且这种寻根文化现象由单纯的血缘寻根逐步发展到寻根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现象首先惠及闽粤,接着惠及河南和中原地区。因为河南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例如,1998年世界郑氏宗亲团到河南荥阳寻根祭祖并举行了“郑源”国际贸易洽谈会,当场签订了近20亿的投资协议。到2004年以后,河南便出现了多个姓氏组团寻根并联合开发的大好局面。以上事实说明,世代传承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爱乡的文化情怀,像肉体上的胎记一样永远不会消失。“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种深藏内心的祖根意思和思乡爱国的思想情愫,激发着世界华裔寻根祭祖、投资兴业、为祖国统一和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宝贵热情,滋生着与大陆同胞肝胆相照、共建家园的兄弟情谊。甚至连一些国家政要,诸如洪森、他信、李光耀等人,得知自己根在华夏之后,便决定了所在国的政治取向,着力缔造与中国世代友好的国际关系。(二)姓氏文化乃祖根文化。事实证明,姓氏文化是维系全球华人友谊、交往和经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姓氏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播扬,有利于增强全球华人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遏制****分裂势力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有利于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和进一步改革开放,最终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不但全体会员要有这种认识高度,而且要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姓氏文化的本质内涵,宣传姓氏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全社会消除疑虑,统一认识,调动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姓氏文化研究工作,使全社会认可并支持姓氏文化研究事业,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使之成为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支柱。姓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之一。研究姓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其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纽带,本身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上对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至今仍存在误解,甚至心有余悸,这种认识直接制约着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让世人理解支持这项事业,我们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祖根文化在团结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加强对外交流、巩固广泛的统一战线、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宣传全国各地研究、运用祖根文化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全社会对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正确认识,取得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三)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被考古学家称为“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遗址,是著称于世的历史见证。伏羲和女娲文化在我们周口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轩辕黄帝诞生并建都立国于新郑,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历史。中国的七大古都河南有其三:安阳、洛阳、开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我省的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洛阳龙门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名录,少林寺以少林武术发源地名扬四海,宋都开封和包青天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安阳殷墟位于全国100个重大考古之首,已在近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这些蕴藏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生动记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省还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源于我省或分源我省的有73个姓,发源或分源我们周口市的有陈、李、胡、谢、袁、夏、窦、柴、殷、符等十多个大姓。因此,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些年来我省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这也是我们周口人为什么要以“万姓同根,根在周口”为题,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的原因所在。河南电视台有句常言:“得中原者得天下,知河南省知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三年前,前往参加中原“河洛文化”研讨会的项城籍台湾知名学者李耕先生到西华搜集女娲文化资料时倡议,河南省可改名为“中原省”,西华县可更名为“女娲县”。是的,不是不可以。因为西华曾是商代政治家箕子读书的地方,因为西华现今的贾鲁河正是历史上楚汉分水岭“鸿沟”,所以古代的西华在隋、唐时又曾先后改称“鸿沟县”和“箕城县”。多年前,国家旅游局领导同志王军在考察我们周口之后无不感慨地说:“河南文化不得了,河南文化了不得。”由此足见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业开发的潜力和前景,也足见我们周口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的厚重。(四)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超级大国可以解体,政治军事集团可以重组,社会制度可以重新选择,但是,文化作为民族传统的特征体系,永远不会失去个性。因为传统文化所代表的不仅是 一个民族的精神、理念、价值和信仰,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尊严。而姓氏文化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姓氏文化在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才能逐步理解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受到徐光春书记两次接见的广东籍香港实业家邱家儒。他虽然腰缠万贯、盆盈钵满,但却在祖根意识和爱国情感的支配下,慎宗追远,心系桑梓,昼思夜盼祖国统一、繁荣富强。当他看到****分裂活动猖獗时,虽无限愤慨,但身为一介商贾却报国无门。这时一位台湾朋友对他说:“台湾和大陆的联系都被陈水扁切断了,剩下的只有同为炎黄子孙的文化传承”。这句话启发他找到了报国方式,他确定发动世界邱氏宗亲编修一部《中华邱氏大宗谱》,利用天下邱氏一家亲的浓浓亲情,把全球邱氏儿女,包括台湾40多万邱姓人家和10位邱姓立法委员团结起来,共同抵制****,促进祖国统一。这时,一则来自泰国的消息更加坚定了他修谱的决心。2001年他信(原名丘达信)当选为泰国总理。他信知道自己是周朝名相姜太公后裔。姜助周伐纣成功后,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建立齐国,姜公后人以地为姓,贯姓为丘。清雍正帝为避孔子名丘之讳,命改为邱,此后邱、丘并用。但他信却不知自己祖籍何处,想寻根祭祖却无籍可考。只记得祖母在世时常面朝东北发出感慨:“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们老家在金汤西门外,想回家看看,只有等待来世了。”这条消息使邱家儒信心倍增,即刻邀集邱氏名人成立了中华邱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大旗一举,应者云集。美、日、台湾及世界各地的邱氏贤达纷纷加入这一社团并解囊相助。随后在邱氏南迁的祖居地上杭召开了邱氏宗亲大会,确定了修谱目的是: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邱氏宗谱文化,让全球500多万邱氏儿女都牢记根在中国大陆,无论身居何方,永远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更让身居台湾的邱氏子孙团结一致为祖国和平统一而效力,继而将爱国爱家的家国理念延伸到世界各地。同时议定以“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忠诚服务,无私奉献”为修谱宗旨;以横排世系、纵贯时间为体例;最后聘请高级专家编辑合成。自此,大宗谱正式开编。随后,又成立了世界邱氏宗亲联谊总会,在全球建立256个分会。此后,该会投资建设多所学校,邱家儒还个人捐资500万支助中科院从事姓氏人口调查和姓氏与疾病遗传基因的研究。2004年9年,首届国际齐鲁文化旅游节及姜太公公祭大典在临淄隆重举行,邱家儒率7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邱氏宗亲参加大典。开幕式上,200多面印有象征龙的传人的会徽的大旗迎风招展,与多面写有“穆发千枝,四海邱氏尊始祖;公传万代,九州华人总同宗”的宣传牌交相辉映,极大的彰显了中华同宗、爱国一家的中国精神。会上,国家政协和山东省领导出席大典并为淄博市出资兴建的中华邱氏宗亲联谊会会馆揭牌,会后签订了多宗投资协议。此例只是改革开放后世界华人寻根谒祖、投资兴业、共谋祖国发展大潮中的一个浪花,但足以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增强中华民族亲和力、同化力和凝聚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再列举一些台湾数据,说明包括姓氏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加强爱国统一战线,遏制****分裂势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的强大威力。专家、学者不仅从各方面论证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而且台湾的姓氏文化更与大陆一脉相承。大陆姓氏现有3000多个,按人数排序的前100个大姓就占90%的人口。据台湾1989年的统计,台湾有1694个姓氏,前100个大姓的四分之三与福建重合。又据《闽书》记载,这些人大多是从战国晚期至1949年,或随闽人8族、或随三国孙权部将、或随明将郑成功、或随清朝水师提督施琅、或随蒋介石入台,或因谋生所需直接迁台。而最早迁台的闽人8族和三国时期入台的闽越人通婚融合,就是台湾高山族的祖先,成为台湾原住民,今有人口38万,只占台湾总人口的1.7%。而这1.7%其祖先也是福建和广东人。1988年台湾出版了《台湾族谱目录》,辑录家谱10613种,来自福建、广东的家谱就占80%以上,其余来自大陆各地。前20个大姓的郡望地都在大陆内地。大陆移民赴台后,往往同乡同姓择地而居,居地多以姓氏命名,所以台湾的地名多为张厝、王厝、陈厝、林厝等,乡风民俗也和大陆农村一样。由于福建和广东人绝大多数是历代中原战乱由内地、特别是河南迁居而至,所以,台湾人乃至全球华人的祖居地在闽粤,祖根地却在中原地区,且以河南最多。****分子把大陆省籍和随国民党去台的人称为“外省人”,把台湾原住民称为“台湾人”,并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的前途由台湾住民自决”,顽固抵制我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正确主张。事实是,占台湾人口1.7%的原住民没有一个说自己不是中国人,而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的仅仅是一些冒充台湾人的极端****分子。翻开家谱即可知道这些人的真面目。《陈氏族谱》明确记载,陈水扁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裔,陈元光的37代孙陈乌从诏安县迁台,陈水扁就是陈乌的9代孙。同样地,《吕氏族谱》可证明声称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吕秀莲祖居福建漳州南靖县,其兄吕传胜却以中国人为荣,曾先后4次率团回乡祭祖。《李氏族谱》可证明李登辉是李氏迁台祖先崇文公的19代孙,祖籍福建龙岩永定县。其弟李登泉、其侄李道雄等却多次回乡祭祖探亲,与大陆来往十分密切。《游氏谱牒》记载前任民进党主席游锡方方,祖居福建上杭。由此可见****分子的“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论调,在人种学、国家学和民族学的范畴里荒谬绝伦。因此,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参访大陆时怒斥****分子是数典忘祖、丢根忘本的无耻之辈。以上姓氏文化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和大陆人民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同文同种、同祖同宗,只有两岸和平统一,携手共进,才能缔造和谐美好的未来。(五)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以上举例足以说明,根文化、姓氏文化、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但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褪色,而且在人们的社会交往、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民风延袭、价值观念等方面,仍然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不断以新理念评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对研究中华民族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胞的文化认同,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思想情愫、家国意识和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激发他们回国旅游、投资兴业、振兴家国、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宝贵热情,进一步焕发全球华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所以,把包括根文化、姓氏文化、中原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定位为维系整个全球炎黄子孙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是完全正确的。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多个姓氏的起源地,姓氏文化资源十分丰厚。据省社科院研究,按人口排序的前300个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100个大姓中有77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可以说,河南是海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所以海外华人和港澳台胞到大陆寻根谒祖、投资兴业,往往先到闽粤,后来河南。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到河南参访的仅台湾同胞就超过150万人次,不但引来了巨额投资,而且增强了他们与河南人民的兄弟情谊。因此,我们应以新的视角、新的高度,正确审视根文化、姓氏文化、中原文化的功能,正确评估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深入探寻根文化、姓氏文化、中原文化、传统文化融洽与海外新生代研究,让全社会都来支持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周口和西华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太昊伏羲“定姓氏,制嫁娶”、开创远古文明的发祥地,具有丰厚的姓氏文化资源。县委、县政府已对全县人民发出号召,从增强全球华人亲和力、凝聚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高度,从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改善招商引资环境、促进我县高速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建立起“统战部领导,侨联主管,成员单位密切合作,理事、会员唱主角”的工作机制。其中,县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这方面发挥了出色作用。搞好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激励海外新生代情系中华,是时代赋予全球华夏子孙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认真开展好根文化、姓氏文化、中原文化和传统文化研究。以弘场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凝聚世界华人、共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开展根文化、姓氏文化、中原文化、传统文化融洽与海外新生代研究和交流,协助有关部门、团体和姓氏开展恳亲联谊活动为载体,促进我县与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及其社团的联谊和交流,为海外华人华侨寻根谒祖活动服务,为我市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文化带动战略、振兴经济服务,为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