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实现中国梦靠实干

发布时间:2013-10-9 10:15:47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不是喊出来的、唱出来的、等得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干出来的,必须付出心血、工夫、苦水。这就是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更扎实、更艰辛的务实之举、奋斗之志、实干之力。唯有真抓、真干、真能吃苦、真能付出,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大干、苦干、巧干,才能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只有扎实、深入、用气力实践,才能把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上、实事上,让人民享受和看到“中国梦”带来的福祉、富裕、幸福和社会繁荣、民族尊严、国家昌盛。不过,讲实干,是有前提、条件、要求的,就是要讲属性、道路、方法、方略、科学。那么,实现“中国梦”的实干,应依据什么、怎么干、干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探讨、严格把握、科学实践。

      “中国梦”是“理论梦”,理论与实践具有统一性,应坚定理论自信而干实。“中国梦”是理念、是理论、是真理。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近代史上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苦苦向往、探索、追求。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文明的长河中,勤劳、勇敢、善为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开辟了、建设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灿烂。这一切尽管推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中华民族复兴仍是遥远之梦。在神州大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以后,才加快了实现“中国梦”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经过努力,找到了能够指导中国前进的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和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先进力量,确立了通过“革命化”实现“现代化”的民族复兴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体系、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现实和今后“中国梦”的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历史创造活动,它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始终由实践来开拓,由实践来推进,由实践来检验,由实践来完善,由实践来发展。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生根发芽到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努力实践达成的,也都为其实践特色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注释和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集中体现于它形成了赖以实现前进目标的实践化形态。这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致性,又是创新的、发展的、升华的。通过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就能不断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就一定能够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坚定理论自信,是我们的觉悟,态度和政治立场、党性原则。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风险挑战面前,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就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充沛的干劲来进行运作,也就是把实干的目标,实干的劲头,实干的方法,坚定在理论自信和实践特色上,这样做了,实现“中国梦”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中国梦”是“道路梦”,道路与目标具有统一性,应坚定道路自信而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中国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更多的情况下,梦想未来,提出目标比较容易,选择走什么道路反到艰难万分,往往要经过曲曲折折的探索,付出一定代价才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反过来说,道路总是承载着信仰,没有崇高信仰的道路,很容易滑向机会主义,终难走出一片光明的天地。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梦”不同,“路”必不同;“路”不同,“梦”亦将不同。只有“路”和“梦”的紧密结合,才会使“梦”深刻地承载历史,让“路”正确地对接未来。经过探索我们找到了中国道路,他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这条道路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主题内涵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创发展过程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成功开创”、两个世纪之交,“成功推进”和新世纪新阶段的“成功坚持和发展”。 这条道路,与我们党奋斗的目标相一致。正是这条道路的正确性,才能使我们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最终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显然,实现“中国梦”,离开道路则寸步难行,离开党的奋斗目标就无前进的方向,正是道路与目标二者的统一,才为实现“中国梦”指清了明确的方位。对我们来说,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是一条几代中国人不断探索而来的“人间正道”。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美“中国梦”。所以,对道路自信与否,决定着中国发展建设的成败,同时,也决定于“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以豪壮的实践底气,厚重的理论底气,高远的政治底气,坚定道路自信,把自信焕发出的激情、热情、豪情化作实干的担当精神、拼搏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去干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实现“中国梦”的步伐、距离、进程。

      “中国梦”是“世情梦”,国情与世情的统一,应坚定制度自信而实干。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既符合国情,又符合世情,所以,他是民心、民意、民声的总和。实现“中国梦”,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找到了“中国梦”的内容。这个“梦”之所以适合中国国情,在于他适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适合经济规律、政治需要,文化需求,等等,同时也适合国际环境、条件、格局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态势。在寻找“中国梦”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实践、认识、总结,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对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使“中国梦”从展现到发展而成熟。说“中国梦”是国情与世情的统一,在于中国人做“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是与世界一道共同追梦,实现互利共赢。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一员,同整个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意味着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客观上必然要对当今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国际形象展现于世界舞台,这是举世瞩目的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国内大局,也关系国际大局。中国在发展、进步、前进的进程中,“中国梦”也立足于眼睛向外,以“中国梦”促进“世界梦”,影响“世界梦”,推动“世界梦”。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以世界文明发展制高点为参照系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成为全球的“焦点”,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使“中国道路”成为“世界的经验”,就是最充分的说明。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反映了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承受了苏联东欧剧变引发的冲击,也承受了国内政治风波带来的震荡;既经历了巨大自然灾害的考验,也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互动,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互联,重大自然灾害与国际金融机交织,构成了盛世中国的成长背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切社会变革,归根结底是制度的更新与重塑。如果说,勇于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制度建设就是它的大厦梁柱。实践“中国梦”的进程告诉我们,任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任何先进的科学理论,如果不固化为制度,如果不转化为制度安排,就是不稳定的、不确定的,不具备可持续性的。30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制度建设史、制度创新史。党的创新理论的步伐每前行一步,制度建设就跟进一步,不断强基固本、兴利除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真正成为人类优越的制度,既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为一切真心实意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人们所向往。这一切,制度自信就成了我们践行“中国梦”和以实干实现“中国梦”的一条法则,绝不能动摇和松劲。为政之要,贵在力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一切梦想,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必须在实干中抓住新机遇,在实干中谋求新突破,在实干中实现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真干,倡导“讲实情、谋实效,靠实干、严求实、看落实、重务实”的作风,用“精卫无穷填海心”的决心、“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毅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特质,让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变为具体行动,让墙上贴的、专栏上挂的蓝图变成现实,让美好的愿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心中,使人们享受改革的红利、“中国梦”的红利。

      “中国梦”是“人民梦”,人民与个人具有统一性,应坚定人民性的自信而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使者。就“中国梦”的体现而言,他是先由国后而到家的;就“中国梦”的实现来讲,他又是由家到国的。把人民群众的朴实梦,国家的强大梦,人类发展的未来梦,融为一体,才是“人民梦”的内涵。有了强大的国,才有富裕的家。国家富,民族强,大家才会好。再者,“中国梦”摆脱不了中国人民每个人的“个体梦”的自我实现。圆“中国梦”,只有发挥13亿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实干苦干,才能梦想成真。所以说“中国梦”是“人民梦”,在于他既包括人民大众这个集体、群体,又包括13亿人民每个成员的一个个的个体。人民群体与人民个体的统一,才是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力量、最强大的保证、最强大的威力。所以说,国家之梦,反映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民族之梦。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国家的强大能成为人民福祉的保障,让每一个人都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自己应得的成果,这既是“个人梦”的归宿,又是“中国梦”的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无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改革政治体制,无论“文化强国”还是“美丽中国”,其最终旨归都是人民的幸福、人民的尊严。所以说,对“人民梦”的自信,对人民力量的自信,应成为我们圆“中国梦”之力。这种力量,我们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的抗争中感受过,在建设岁月激情燃烧的奉献中体验过,在改革时期波澜壮阔的奋斗中亲历过。新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磅礴之力,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不是一句空话,最要紧的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滴水映日,中国梦聚集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亦需要汇聚起十三亿人民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人民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应成为每个中国人的自警自励;“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应为每个普通人常记常念的格言;“美丽中国”,应成为每一个人的环保自律;“文化强国”应成每一个人的文化自觉;“两个翻番”、“三个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应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立足本职、勤勉奉献的统一行动。离开奋斗和创造,梦想永远只能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只要我们不断攀登,就能抵达梦想的新高度。实现“中国梦”,每个社会公民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少空谈、少抱怨,重实干、讲奋斗,让人人都行动起来,众志成城,步调一一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西华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