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今日河南

西华有个逍遥镇千古传奇到如今

发布时间:2013-10-17 17:33:05

                        

 

 

 

      核心提示:物华藏天宝,地灵出人杰,时势造英雄,盛世兴百业。“娲皇故都”,西华逍遥,穿越千年时空,载誉一方文明,即从远方走来,堪与时代同行。皆因小小一碗胡辣汤,逍遥美名天下扬。致使多少人在品尝这“中华名吃”的同时,油然而生一丝遐想。前不久,记者也是怀着一颗猎奇之心来到西华,探访魅力逍遥镇,品尝正宗胡辣汤。所见今日之逍遥,甚至整个西华县都在刷新“逍遥胡辣汤”这张饮食文化牌,并把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的核心力量,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创造出别样辉煌。

      魅力逍遥镇

      沙河千载悠悠,颖水逶迤东流,宋塔岿然立岸,渡头浪遏飞舟。就在省道219、329、330三线交汇点上,两川相眺千米之遥处,亲水合抱一镇,这就是远近驰名的逍遥镇。“石榴妍如霞、刈麦忙农家”的时节,记者同西华县委政研室的负责人一行,来到东距县城 30公里的逍遥镇。在镇长王金晖等人的陪同下,沙颖采风,古镇钩沉,耳濡目染,所见所闻,零距离体味这座千年古镇的博大精深——

      早在1992年,逍遥镇就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既为中州名镇,自然就卓尔不群。逍遥镇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名为“小陶”,后又称为“小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因沙河、颍河夹镇而过,两河相距最近处仅有700来米,所以又被称作“合流镇”、“双河镇”。在水一方,物盛文昌,宋朝末年此地设清水县衙,成为连接沙河、颍河的重要商埠,随着漕运的形成,这里呈现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舟楫驰骋、繁荣一片,于是才有了知县王震寰留诗为赞:“百业俱兴数小窑,官顺民安世称道;天时地利遂人愿,任职四载乐逍遥。”逍遥镇由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而对于“小窑”这个名称,更是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上古时期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暴雨倾泻,洪水漫延,猛兽鸷鸟横行猖獗,苍生黎民多有罹难。这时,女娲娘娘挺身而出,她炼制五色彩石填补天空的漏洞,借七星针缝补云层。斩黑龙,断祸患。折鳌足,立四极,重新支撑起蓝天。囤积芦灰,用以堵住泛滥的洪水,又疏通江河湖海,让华夏大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之所以被称为“小窑”,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在此地修了七七四十九座小窑,搜集五彩石料,炼出补天之石。因为炼石之窑很小,故称“小窑”。据逍遥镇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在沙颍河的夹河套里,还留有女娲娘娘用“小窑”炼石的遗址,那里的泥土颜色也与其他地方不同,呈五彩之色。这些无从考证的美丽传说,更使千年古镇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明清之际,逍遥商贸更加繁盛,堪与当时的漯河、周口、界首齐名,并称沙颖河“四大码头”。据《西华县志》所载,逍遥镇史上最鼎盛的时候,“人烟聚杂,街道纵横延”,“周围十余里,三面夹河,舟车辐辏,烟火万家,樯桅树密”,实为“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直到京汉铁路通车,各地商人才陆续迁往漯河,导致周口、逍遥等水运码头商业日趋式微。不过西华县逍遥镇的沙颍河道还在通航,镇里面还有大东门、小东门、盐糖码头等。上世纪70年代初,下游的周口修建拦水大闸之后,也是由于陆路运输的飞速发展,上游的沙、颍河河道才逐渐断航。昔日的繁盛已成历史的烟云,但这里产生的“逍遥胡辣汤”却历经数百年薪火熬煎,始终贴着“逍遥”标签,走向地北天南,植根市井民间。

      神奇胡辣汤

      品尝正宗胡辣汤,一直是记者一个小小的夙愿,所以我们在逍遥镇进餐,自然少不了胡辣汤。胡辣汤还没有端上来,我们饶有兴趣地聆听王金辉镇长述说“逍遥胡辣汤”的古今传奇——

      是的,在饮食文化灿若星汉的今天,那些胡辣汤的“粉丝们”每每端起胡辣汤,就会想起逍遥镇,甚至他们中很多人并不知道周口市,不知道西华县,但逍遥胡辣汤却是他们生活中的必需。

      王镇长告诉我们,逍遥胡辣汤不光是作为饮食,它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它的主料是精粉、熟羊肉。配料为八角、胡椒、花椒、葱花、茴香、砂仁、肉扣、八桂、粉条、味精、精盐、木耳、面芡、香油、醋等。它有这么多的中草药作配料,叫做“药膳”并不为过……

      “所谓胡辣汤,并不是因汤中放了胡椒与辣椒的缘故,正宗的胡辣汤只用胡椒不用辣椒。胡辣汤就是“胡乱辣”,各种辣味加在一起的那种辣……诶,端上来了,请大家亲口品味吧!”

      飘着特殊香味的胡辣汤就放在眼前,尝一口,辣味醇郁,还真有干姜、良姜的辣味,胡椒、花椒、肉桂的辣味,说不清的辣味掺合一起起,辣不断,麻还乱,香滑唇齿间,余味在心田……

      相传“逍遥胡辣汤”的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御厨奉与徽宗品尝,徽宗喜不自胜,问之为何汤,御厨回答“延年益寿汤”。遂留御厨于宫中,并赐名姓赵杞。后宋朝遭遇“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宋都开封,赵御厨因兵患南逃,看到此地紧邻沙颖两河,镇中寨堡坚固,是块堪舆之地,就决定隐居于此,并以卖汤为生,“延年益寿汤”也随之落户于斯。

      一天,一位北方客人携带一袋胡椒粉来到赵杞的店中,客人一不小心将胡辣粉袋碰破,随手倒在一只空碗中,赵杞无意之中将胡辣粉搅入锅中。这位北方客人吃后,身心俱爽,问是什么汤,赵杞业已闻到这锅汤香味异常,舀出一尝,辣味纯郁,胡中带香,与以往大不相同,便随口答道“胡辣汤”。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赵杞后人三兄弟家珍祖传熬制秘方,以卖胡辣汤为生。朝廷奸佞严嵩此前进京赶考路过逍遥,对逍遥胡辣汤独特的风味记忆在心。他得势以后,便派人到逍遥聘请赵氏三兄弟到京城严府当专职厨师。老大、老三拒绝,留在逍遥以胡辣汤维持生计,只有老二来到京城,借胡辣汤赢取富贵。严嵩为讨皇帝欢心,将老二熬制的胡辣汤献给嘉靖皇帝,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遂命为“御汤”。

      岁月不返,风雨流年。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兴盛,逍遥成为一个内陆重要的水旱码头,八方商贾的集散地。于是,融会了南北风味的“逍遥镇胡辣汤”凭借南来北往客的口口相传,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河南小吃中一个著名品牌。

      逍遥胡辣汤协会秘书长介绍,“逍遥胡辣汤”获得新生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商品意识,经济观念渐次到了一个拐点,“逍遥胡辣汤”作为一个产业,才有了进一步壮大和发展的契机与空间。

      2003年到2006年间,围绕“逍遥胡辣汤”发生的那场“商标抢注案”不失为这出历史长剧中的惊险一折。

      2003年1月,郑州一名市民向国家商标局提出“逍遥镇”商标的申请,并顺利通过国家商标局的审查,国家商标局于2004年3月开始对该项商标申请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告。如果没人提出异议,这名郑州市民就将获得含金量颇高的“逍遥镇”商标。这将意味着从此以后,任何人生产和销售“逍遥镇胡辣汤”都必须经过商标拥有者的授权,否则将被视为商标侵权被列为工商部门打击、取缔的对象。这消息对于数百年操业胡辣汤的逍遥人来说不啻晴天霹雳。为使商标护佑产业发展,在接下来3年多的时间里,逍遥人进行了艰难的“夺标”之战。最终这起商标抢注案得以圆满解决,逍遥人才真正拥有了“逍遥镇胡辣汤”的知识产权。  

      推进产业化

      “逍遥胡辣汤”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也成了逍遥镇发展的经济支点和财富增长极。近10多年来,逍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统筹全局,把“逍遥胡辣汤”作为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做大做强 “逍遥胡辣汤”产业作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开启逍遥产业化的大幕。

      “逍遥胡辣汤”,扬眉走四方。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大批掌握了胡辣汤手艺的人们跳出逍遥走四方,专业经营胡辣汤,“逍遥胡辣汤”产业迅速由河南拓展到全国各大、中城市,“逍遥胡辣汤”在许多地方已达到家喻户晓,被誉为“北京大碗茶,逍遥胡辣汤”。2006年4月在省委宣传部和省广播电台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中逍遥镇被评为“河南十大名镇”,胡辣汤也在竟选“十大名吃”中位列第三。西华县委、县政府和逍遥镇党委、镇政府因势利导,于 2003年、2006年两次举办“逍遥胡辣汤美食节暨胡辣汤大赛”。2003年6月,在厦门举办的“全国中华名吃大赛”上,“逍遥胡辣汤”一举摘取 “中华名吃”桂冠。“逍遥胡辣汤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大河报》等都对“逍遥胡辣汤”作了专题报道。

      经济的提升在于创新。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逍遥胡辣汤企业改革与创新,在传统汤料配方的基础上,探索研制出了“方便胡辣汤”、“水冲式胡辣汤”、“胡辣汤全味粉”等8大系列46个品种,先后组建了16家胡辣汤汤料生产企业。目前,全省各地大中型超市均有胡辣汤料专营区,各县乡均有胡辣汤料销售网点,平民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色香味俱佳的“宫廷御汤”“逍遥胡辣汤 ”。

      胡辣汤文化成为逍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镇党委、政府为了做大做强胡辣汤产业,专门成立了“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以维护“逍遥胡辣汤”生产者的权益、培训胡辣汤熬制技术、培育“逍遥胡辣汤”文化等。“逍遥胡辣汤”在注册了“逍遥镇”商标之后,又在“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被认定为河南省“老字号”。目前,逍遥镇政府正会同西华县文化部门为“逍遥胡辣汤”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还获悉,去年12月由省影视集团、豫菜文化研究会、潇湘电影制片厂和西华县委、县政府联合摄制的电影《胡辣汤》很快就要与观众见面。

      “逍遥胡辣汤”的龙头作用已经凸显。截至目前,全镇拥有胡辣汤调味品生产企业16家;胡辣汤经营户4000家,1.6万余人,年创收2.4亿元。一业带动百业兴,围绕“逍遥胡辣汤”,全镇发展优质小麦3.8万亩,无公害香葱1万亩,粉条、腐竹加工以及酱油、香醋酿造360余家,年创效益8000余万元。全镇仅“逍遥胡辣汤”带动的相关产业年创收达3.2亿元。全镇经济因此而提升,2009年,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3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82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建设新城乡

 

      胡辣汤,逍遥镇,千古遗风到如今,大河东流浪淘沙,积淀“胡辣”新文化,铸就不屈逍遥魂。记者在与该镇党委书记王绿祯交谈时发现他有这般真情流露。

      王书记面对记者的镜头,这样说:逍遥传奇的历史留给人们的是什么?是底蕴厚重的“胡辣汤文化”,是自强不息的“逍遥精神”。他说,每当他站在沙河畔的圣寿寺塔下,总感到胸中涌动一种自豪。但他作为一镇的核心决策者,身在逍遥心却不能“逍遥”。逍遥名声在外,世人都在关注,所以逍遥镇比之其他乡镇应该发展得更快更好。

      省委、省政府把“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化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用它权衡逍遥,“逍遥胡辣汤”是名副其实的传统行业,如何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逍遥镇是一座历史古镇,如何实现城镇化?这些都只能通过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来完成。发展的要务是“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舍此别无选择。作为一个基层党委书记,对省委战略决策领会得如此透彻实在难得。

      他说:“逍遥胡辣汤”是我们的主打产业,但别人或许并不知道,它在新时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一是管理不规范,市场较混乱;其二是经营者素质比较低,与形势发展不适应;其三是市场竞争激烈,“逍遥胡辣汤”竞争力还不够强。提升与创新任重而道远。

      当我们问到“逍遥胡辣汤”今后的走向时,王书记告诉我们:一是积极筹办“西华县第三届逍遥胡辣汤美食节”,组建胡辣汤调味品生产集团;二是建立“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网站”,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三是强化产业覆盖,在相关城市成立“逍遥胡辣汤”协会分会;四是围绕做大做强汤料产业,组建“逍遥胡辣汤”汤料行业商会;五是成立“逍遥胡辣汤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组胡辣汤总店及样板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连锁经营。

      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建立在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上。为此,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新上项目14个,招商引资6314万元。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新上粮食深加工、胡辣汤调料生产、化工机械制造等;全镇发展公害蔬菜种植10000多亩,新建日光温室50个,逍遥大葱标准化生产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新植经济林带128条全长116公里,全镇新增规模养殖户136户;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启动了逍遥大道二期开发工程,新建了垃圾中转站,“逍遥明珠广场”业已落成,完成了1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周口市委、西华县委确定的新农村建设“111”工程试点村一白十村档次正在提升,武乡、西阜陵等6个新农村辐射带动村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

      王书记表示,今后,他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业活镇、城建立镇、科教兴镇”的指导思想,向着“商品集散地、美食娱乐城”的目标进军,弘扬自强不息的逍遥精神,把一个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新逍遥呈献给世人。

 

      名镇风采

逍遥镇位于西华县城西30公里处,3市5县结合部,沙颍两河环抱之中,省道219、329、330三线交汇点上。古有“水旱码头”、今有“交通要冲”、“商品集散地、美食娱乐城”之美称。东汉建安年间名为“小陶”,后又称“小窑”,宋末在此置清水县,明清为逍遥镇。全镇现辖29个行政村,51000人,其中回族3900人,耕地56000亩。1992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先后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文明村镇”和“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在省委宣传部和省广播电台举办的“我心中的名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名镇”。

 

                                                            (曹永钦)